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具体时间

来源:高考时间 发布时间:2018-12-30 点击:

【https://www.dsms123.com--高考时间】

  一般情况下,梅雨季节会持续一段时间,地方不一样,梅雨季节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梅雨季节比较长,有的地方梅雨季节比较短。小编整理了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入梅时间,欢迎阅读!

  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_2017出梅时间是什么时候

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具体时间

  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入梅时间是公历2017年6月8日,农历五月十四。

  出梅时间是公历2017年7月19日,农历五月廿五。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

  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具体时间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梅雨”之称来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古代称为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又被叫做“黄梅”。

  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如宋代贺铸曾被誉为“贺梅子”,据说他曾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名句,而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

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具体时间

  出梅是什么意思出梅又称为“断梅”指: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或芒种当日为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或小暑当日为未日为出梅。

  入梅出梅指梅雨期的开始与结束日, 为我国沿江江南一带动特有的天气现象,入梅和出梅时间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或芒种当日为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或小暑当日为未日,天晴出梅。

  出梅的标准是:连续5天不下雨,且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加最高温度除以2)超过30度,就意味着出梅了。

  其实,出梅有天文、气候、天气3个标准:

  天文标准,即根据我国古代历法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这是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一些现代出版的台历、日历上公布的出梅时间均是根据该标准推算出来的。

  气候标准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的出梅平均值来确定该地区大致的出梅时间,该标准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气标准有具体细致的指标,各地气象部门根据这些指标来发布出梅时间。所以,日历、台历上标明的出梅时间只能作为参考,市民还是要以气象部门发布的“出梅”时间为准。

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具体时间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1、保持家居衣物干燥

  梅雨期湿度大,真菌很活跃,皮肤癣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

  大家要注意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衣服要常洗常换,如果衣服晒不到太阳,不妨用烘干机、吹风机等弄干衣物。可用樟脑丸、防霉饼、竹炭、木炭制品等防霉、除湿用品,降低衣橱、鞋子里面的湿度。

  梅雨天更加要注意保持鞋子干爽,如果有多双鞋子可以换着穿,让鞋子通风透气。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

  2、预防食物霉变

  阴雨天气,空气闷热、潮湿。这种环境下,食物极易发生霉变,食用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霉变产生的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烧煮等方法,无法清除霉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丢弃。

  梅雨季节,如何预防霉变?一是干燥保存。干香菇、木耳、笋干等干货一定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有条件的应在容器内放置干燥剂;米、面等粮食制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处,可大幅降低霉菌产毒量。如蛋糕、牛奶、肉、蛋等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就一定要及时冷藏。在低温条件下,霉菌繁殖速度会减慢。在0℃-4℃的冷藏条件下,肉类食品可保存20天。

  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多吃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将剩菜剩饭倒掉,避免食用变质米饭和变质的蔬菜。一旦误食霉变食物,引起中毒,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并尽可能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3、保持室内通风

  不要以为梅雨季节来了,家里就要天天关门关窗,不透一丁点儿风。这样子做也是不对的,空气不流通更会导致螨虫的滋生。每天看情况开门开窗,在有风的情况之下,要适当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可以使用短时间的空调抽湿,但不能长时间开着空调,不利于空气的新鲜。可将吸湿盒用于局部除湿,如放在壁柜、衣柜、鞋柜内。家具及时清除表面灰尘,可适当放一些干燥剂来保持干燥,适时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驱散机体里面的潮气。

  专家提醒:梅雨季节不宜用水或者潮湿拖把拖地,如果地板不慎被雨水打湿,应及时用棉布吸干,切勿用电热器烘干或在阳光下暴晒。

  4、准备防晒用品

  对于防晒这件事,几乎每个妹子都知道,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要做好防晒。但你知不知道,即使是雨水不断的日子,你也要做好防晒工作。

  白天出行前准备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易虚脱。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

  相对晴天来说,梅雨季节的防晒产品指数不需要太高,能做到日常防护就可以了。但在质地选择上,因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最好选择水乳状等流动性比较好的防晒乳,不然,过于厚重的产品不光会让肌肤不透气容易出油,还很容易堵塞毛孔。

  5、注意平时多锻炼

  梅雨时节气压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

  运动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虽然最近经常下雨,早晚锻炼不方便,但只要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比如: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少开车,多走路;在家里认真做几十个俯卧撑;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动动、走走。

  在锻炼时间上也要掌握,不必过早,可选在傍晚时间段进行锻炼。阴雨天气不要外出运动。

  6、心情拒绝梅雨天

  梅雨季节,潮湿的雨天易使人情绪低落。据研究,当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容易疲惫,或表现得烦躁不安、极易发怒。再加上阴雨天,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受到限制,更容易陷入沮丧的情绪中。因此,梅雨季节的天气容易诱发抑郁、烦躁的情绪,导致事故多发。

  如何保持“阳光心态”?给大家的建议是,要让心多晒晒太阳。即使不愿出门,也可以在家多做运动,刺激中枢神经使其兴奋,从而带来轻松愉快的好心情。感觉心情烦躁时,可以多和朋友亲戚聊天,缓解压力。

  另外,还应增加室内空气流通,减轻工作压力,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绿茶和白开水,尽量早睡早起;容易失眠者,可尝试睡前喝半杯牛奶或百合莲心龙眼汤;闻苹果、橙子、柚子、薄荷的香味,对疏解郁闷、提神健脑有帮助。

  7、注意劳逸结合

  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也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夏季昼长夜短,再加上忙碌的职场人士晚上加班,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午睡,哪怕在办公桌前打个小盹,不仅可以补充晚间睡眠不足,还使下午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对于那些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午不能很好午休的女性来说,要保证充足的晚间睡眠。

  晚上在11点左右睡觉,最迟不要超过12点,而且保证7到8小时的睡眠时间,切勿经常打乱作息规律。

  8、饮食祛湿是关键

  要多吃清淡祛暑、清热解毒的食物,如利水祛湿类食物: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类食物:西瓜、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茭白、竹笋、荸荠等;健脾利湿的食物: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

  在这样的季节,可以采用食疗祛湿,比如:多吃一些薏米粥,也可以用黑豆、赤豆、绿豆自制“三豆汤”,黑豆补肾益精,赤豆利尿消肿,绿豆清热解暑,三豆合起来运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暑、利湿的功能。

  儿童要少吃厚腻甘甜的食物,特别要限制冷饮摄入,尤其是冰箱内取出的食物不要立即食用。对于喜欢喝冰啤酒的人来说,要注意适度、适可而止,最好的夏日饮品当数白开水、淡茶水。

  9、打雷别用电子产品

  如果在室外遇上雷电交加,应立即寻找庇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混凝土建筑物。同时,不要使用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特别是不要发短信。

  室内也应防雷电,避免接触水、远离门窗,不要使用电话、不要用耳机听音乐。为了保护家电,最好拔掉插头。

  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尽量降低重心或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或土坑里,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看了“2017年什么时候出梅”的人还看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sms123.com/zx/208264/

上一篇:2017动车票改签时间限制说明(2)
下一篇:2018端午节什么时候放假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高考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考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