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锦集四篇

来源:化学 发布时间:2024-03-23 点击:

【https://www.dsms123.com--化学】

让大家共同探讨,我也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增加了课堂的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锦集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高职全称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等等,是属于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主要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课程思政的含义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时、同向进行,形成有效的合作,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行为习惯等作为重点。毕竟在学校的众多课程中,仅仅依靠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意识的结合,才能充分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专业知识体系中,协同发挥作用。

         一、化学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原因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课程设置和学习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设计,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高职的化学课程体系中,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课程,也是为了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结合。[1]

         从高职教育的目标来看,是为了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者职业群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生产和管理一线服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跟随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尤其是在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方面,除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之外也需要优秀的思想品德。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地对接高职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全面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的化学课程一般都安排在一年级,无论从所处的年龄段还是接触事物程度来看,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加强思想教育实行“养德树人”的好时机。因为化学课程的特殊属性,在化学课程中增加思政教育,来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团队精神以及环保意识是非常适合和有效的,而且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辩证唯物论、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使得化学课程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培养优质人才。

         二、化学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在加强课程思政时,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具体实践上,更是需要教师来完成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有效结合。因此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也需要进行提高,定期对教师进行拓展培训,使得教师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要时常的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言传身教比单一的口头表达对于学生的感染效果来说会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教师在平日教学或者日常的行为规范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以自身的品德、修为来感化或者带动学生们思想观念的转化。教师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不仅仅是包含化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同样包括深厚的人文知识积淀。教师们要将教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带动课程思政,在凸显思政功能的同时带动专业课程,将两者结合,有意识的引导、带动学生们发展高尚的、美好的思想品德。

         在课程中,教师将相关的内容提前进行备课,例如辩证唯物论,是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世界的本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这其中还有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还有否定之否定规律。而在化学课程中,酸与碱的对立,沉淀与溶解的对立,正反应与逆反应的对立和共存现象等等,就属于这一体系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关于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在化学课程的元素周期表中,可以很好的与事物的质量互变产生关联,如同一族内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可以了解到碳和硅是非金属元素,锗、锡和铅等等元素是金属元素。[2]又例如高职化学课程中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联系,在化学课程原子结构的课程中,可以结合化学家张青莲的事迹进行讲述,使用这些人物的精神和爱国情怀,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们了解这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的地方,使得学生增强荣誉感,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环保意识的课程思政中,可以和化学课程进行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化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新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某厂爆炸事件造成污染源泄露,甚至导致人员中毒的现象。如果在课程中只是学习化学课程的安全方面,没有学习思政教学,学生们的危机感或者环保意识不会加强,只会注重一方面的影响作用。在平时化学课程的实验中就可以使学生们产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课程所留下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尽可能的进行循环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对于化学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化学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定制目标

         对任何的事物进行规划时都要制定一个目标来进行,对于化学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也同样需要定制目标,了解高职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思政课程学习的目标,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教师在两者间制定目标,对高职化学人才的培养进行明晰化,最终实现学生们对于化学课程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完美融合,将思政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团队精神以及环保意识等等参与到化学课程中,使得化学课程的学习水平也逐渐提高,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二)优化方案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中,需要教师将两者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的了解,将这些文字或专业性语言融合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事物发展中,还要将化学中的人物或事件引入到课程思政相应的环节中,同时也要紧密联系社会实时性话题,将这些内容融入和引申,进行对学生的讲授,使得学生不仅在单一的环节中进行学习,也不止在单一的环节中进行思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普遍联系,也都有全面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们学习接受的程度进行定点分析,充分考虑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消化水平。

         (三)改进方案

         对于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化学课程中并不是一件易事,也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摸索和前行中进行吸纳和调适,最终找到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思维模式。例如举例教学法,学生们对于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这个时候通过现实的例子进行分析,通过案件的回放或当时专家给出的实际建议和评述等,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到化学和思政的联系,也很好的对同学们进行兴趣点的吸引。[3]不仅是这样的方式方法,学生们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等,对于教师布置的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和对比,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处理结果,使得学生们有自主探讨,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全面思考习惯,也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四)完善方案

         教师在制定一些方案和实施一些方案的过程中,详细的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进行记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知识进行灌输,也要将知识进行内化。教师在一段时间后将方案进行查看,并对不合理的方向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善,根据学生们的所接受程度进行定制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化学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在高职教育中不仅是单纯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不仅是简单地为企业或单位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还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地学生们的思想品德,使学生们进行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做到学习和做人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2篇: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 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 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 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   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问题: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判断氧气已集满?如何检验氧气?

  归纳: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气泡从瓶口溢出,证明已满);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老师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检验气体(排水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请同学阅读教材。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按照实验步骤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加 热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生讨论:

  1、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何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2、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哪一套装置更好,怎样来比较两套装置的优劣?

  归纳总结:

  1、分解反应概念

  2、特点:一变多 (AB→A+B)

  学生课堂练习:幻灯片

  教师:工业上用氧气的特点是量大,工业上制取氧气也和我们实验室制取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并思考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则、特点及方法。

  师生归纳:

  1、原则、特点: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

  2、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第3篇: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1绪论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又要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和化学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未来遇到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时能从容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既是中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2初中化学课程思政的特征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学科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对立统一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实践出真理思想、化学平衡与守衡思想和分类思想等。从这些学科思想可以得出,初中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应具有这些特征:(1)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重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1];(2)培养创新性,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的发展,做为青少年一代,学习初中化学时要认真探索,反复做实验验证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现象、实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认识;(3)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学理论和化学史中蕴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通过讲解这些知识和道理让学生深刻领悟,增强他们学习初中化学的主观能动性;(4)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安全隐患,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生产技术、人类社会、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3 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初中化学》课程开设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分为九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刚接触这门新课,大多数初中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初中化学第一节课《走进化学世界》中有“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等3个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发生了鲜明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产生颜色改变、发热发光等现象,极大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刚开始学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的平时测验成绩都比较好,所以这个阶段初中生都非常快乐、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步加深,有些学生的学习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会渐渐下滑。综合以上分析,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入思政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初中化学》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价值理念,形成《初中化学》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化学知识基础部分,除了要求学生理解和识记该掌握的知识外,还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点涉及到的化学史和思想认识;实验操作部分,除了要求掌握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技能外,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研究探索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除了掌握知识和实验技能外,还要把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生产、学习中去。另外教师要注意自身思政素质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化工具进行探究学习和探索科学真理,还要对学生情感的动态变化、兴趣所在方向、价值观进行密切关注和正确的引导。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按照每单元教学内容,细化和设计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出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案例。下面以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内容为例,介绍具体教学设计和案例。

  1、知识和技能目标:(1)认识水的物理性质;(2)熟悉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产物、认识水的组成;(3)正确观察和描述水通电分解的实验现象;(4)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并会判断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5)认识氢气的可燃性与还原性;(6)能准确确定常见物质的构成粒子。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建立微观粒子的有限性且由于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宏观物质的多样性的观念以及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种类的观念;(2)建立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的观念;(3)巩固化学变化的能量观;(4)体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氢能源的开发[3]。3、教学案例:举例说明中国近20年的主要水污染事件,如1994年淮河水污染事件、2004年的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2004年的龙川江楚雄段水污染事件和2005年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了影响,通过视频播放和列举一串串触目惊心的受污染数据,让学生深刻理解保护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珍惜水源就是保卫家园”的意识。4、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掌握知识情况、实验操作技能和价值等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化学知识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与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方法与态度、课堂与课后讨论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等。评价环节采用学习过程+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进行,实验操作技能成绩采用量化考核标准打分,价值成绩参考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之间交叉互评等因素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综合打分。

  4结论

  实施课程思政是对现有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是实现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教育领域的系统工程。在《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将化学知识体系、解决问题能力和价值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4篇: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基本定律之一,是初中学生在化学科学习中第一次接触严密规范的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教材编写内容也是学生在化学科首次学习定量实验方法,本课的学习对后续化学原理和定量研究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意义。下面谈谈本人对彭老师执教本课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

  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改意识。

  二、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它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它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既是推出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反过来又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但有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微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认真挖掘、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包括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接着又通过蜡烛燃烧、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2个反应似乎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学生通过猜想、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它们与质量守恒定律没有矛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较完整意义,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较好体现三维目标

  本节课教师通过演示、分组实验,以及讨论、归纳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如托盘天平通过多次实际操作也能比较熟练使用。本节课在推导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从始至终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注重在定量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放心放手,学生自主合作,在民主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认真研究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进行记录与分析、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较完整地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及相关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经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比较自然地达成教学的情感目标。总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得益非浅。

  四、课堂教学结构条理清楚

  整节课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推出及应用开展教学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虽然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探究实验内容多,但一点都有不显得零乱,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学生处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兴奋度,学习效果好。

  五、师生配合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探究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如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边调天平边介绍天平使用方法,师生同步动手,配合默契、感情融洽,在探究过程中多次渗透观察、比较、归纳等方面的学法指导。由于师生的良好互动和共同参与,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六、三点建议

  1、多媒体的使用在创设教学情景、展示微观动态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有良好作用。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大多恰到好处,制作也独具匠心,但播放的幻灯片数量过多,可能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建议把表达式书写、实验现象总结等幻灯片删除。

  2、学生在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中,有同学测得的数据“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不能忽略过去,应帮助分析原因,或让这些同学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实验完成后,应留下一定时间,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及疑问。

本文来源:https://www.dsms123.com/xx/248798/

上一篇:关于化学品防爆柜安装及使用要求【五篇】
下一篇:关于化学教学计划【四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高考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考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