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的作文800字范文(通用3篇)

来源:作文 发布时间:2024-04-20 点击:

【https://www.dsms123.com--作文】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扫黑除恶的作文800字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扫黑除恶的作文800字

“扫黑除恶”争做文明小学生

不管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还是在大街小巷,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标语“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扫黑除恶,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大人们为什么这么讨厌“黑色”,非要把它扫掉呢?从哪里扫呢?

我把这个疑惑说给爸爸听,爸爸先是哈哈大笑,然后给我解释,这个“黑”不是我所理解的黑颜色,而是指危害社会安全、损害人民的“坏人坏事”,把它们除掉才能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好人才能过上安稳太平的生活。噢,原来是这样!虽然爸爸说的我不能全部理解,但我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扫黑除恶”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大人们“扫黑除恶”,能创建文明社会,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追求进步,长大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争做文明小学生,还要与一些不文明的人和事作“斗争”。在学校里,有些同学不遵守校规校纪,有的乱扔垃圾,有的不爱护公物,有的在楼道里追逐打闹,甚至还有欺负小同学或者结伙打架的。这些同学,应该好好想想,乱扔垃圾和破坏公物的行为有损我们校园的美丽;追逐打闹破坏了我们安静的学习环境,还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而欺负小同学或者打架的行为会给人带来伤害,如果不改正的话,以后可能会变成“黑恶”势力,被“扫掉”“除掉”的。对这些同学的行为,我们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去劝阻;如果不行,就请老师来帮助解决。

我们是小公民,是祖国的未来,从小要遵守纪律,讲究秩序,举止文明。争做文明小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

第2篇: 扫黑除恶的作文800字

扫黑除恶,是党中央国务院目前在全国开展的一项政治任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以及维护世界的文明与祥和。以利于当前全国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

黑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农村黑恶。第二类是校园黑恶。则第三类是社会黑恶。

农村黑恶是仗着自己的权力大以及家庭富有去欺凌弱小与贫穷的人。

校园黑恶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靠着自己高大的个头和有力的身体去欺凌弱小和低年级的同学,主要是让他们去做一些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还有就是向他们勒索钱物,如果达不到目的,他们就对其实施暴力。

社会黑恶就是那些扰乱社会秩序以及勒索和绑架他人或对其行凶的不法分子。

这里有一个很真实的案例,在广西的一个农村,一些贩茶分子将许多低质茶叶以高价出售给商家,如果不买他们就堵住称称处强行出售给商家,最后经过勇敢的市民报警后,警方将其一律逮捕。

虽然我们是小学生,但我们也要宣传扫黑除恶的行动。当你发现有不法之徒时,要告诉他制止黑恶的行为后并把他们送到警察局。

如果我们发现有黑恶行凶的人时要及时告诉老师或附近的警察叔叔做救援。这样才可以减少人们受到黑恶势力的伤害。

我们要坚持扫黑除恶的行动,不要让更多的人被欺凌,更不被黑恶势力的恐惧和伤害所笼罩。

第3篇: 扫黑除恶的作文800字

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一字之差体现出中央对于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的坚定决心。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经济社会维持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扫黑除恶不可少。

扫黑除恶重点主体是政府,参与者是全体人民群众,政府牵头与群众参与相结合

政府在扫黑除恶工作中首先必须得要坚持高位推动,发挥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扫黑除恶不是政府一家之事,更重要的其实还应该是人民群众参与其中。

调动广大民众支持、参与的积极性,政府整合资源,投入最优的力量,促进群众心中“扫黑除恶、人人有责”的意识形成和强化,确保我们扫黑除恶取得实效。

同时也应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到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队伍中,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一来切实感受到国家对于扫黑除恶的坚定决心,感受扫黑除恶带来的好处,例如安全感提升等等。

黑社会是高利贷的谋财手段,高利贷是黑社会的物质基础。

黑恶势力的存在和我们追求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sms123.com/zx/250120/

上一篇:用白描写一个人作文(合集三篇)
下一篇:从这里起步600字作文范文五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高考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考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