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室友友谊的小船为啥说翻就翻

来源:高校分数线 发布时间:2018-11-16 点击:

【https://www.dsms123.com--高校分数线】

  宿舍关系,是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寝室和睦是保障学生生活质量的条件,然而对很多大学生而言,室友间的矛盾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对全国134所高校的446名大学生发放了室友关系的问卷调查,其中22.42%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寝室矛盾,77.58%的受访者经历过室友不和,其中3.14%的受访者表示寝室矛盾经常发生,7.40%的受访者甚至想搬离。

  个体差异诱发冲突,背后隐藏心理适应不良

  矛盾爆发是上学期考专业课的前一天晚上。天津一所高校的男生小毛向笔者讲起他与室友的矛盾,我本想早点睡觉,这样第二天还能早起复习。我11点就准备睡了,但是一直到12点,室友还在用电脑外放音乐,同时和别人开语音打游戏。12点多的时候我忍不住了,从床上跳下来直接打掉他的耳麦说:我这样吵过你睡觉吗?非得让我说难听话吗?当时我想只要他反驳一句就动手,第二天的考试我也不管了,之后该报警报警,该换寝室换寝室。但小毛的室友并未接招。

  江苏一所高校的大二女生小陈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小陈和她的两个室友往往在11点半关灯入睡,而另一室友却常常晚归,洗漱和整理东西时发出的声音经常吵醒她们。虽然这看起来是小事,但我们每天都睡不好,长此以往,真是吃不消,采访时小陈连打了几个哈欠,她周末又起得早,她起了以后谁也别想睡。但是她午睡时却要求别人不准出声。双重标准使小陈的宿舍形成了三对一的局面,冷战已经维持了半年多。

  天津一所高校的辅导员李老师告诉笔者,他处理过的寝室矛盾中,生活节奏不一致的占大多数。室友与普通同学不同,室友的私人空间相互交叉,一个人难免不慎侵入他人的领地。

  江苏一所高校的研究生蒋成志,在回忆其本科阶段的室友时说,4人来自不同的省份,家庭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兴趣点也不同,根本玩不到一起。这导致寝室4人几乎没什么感情,发生矛盾各不退让,宿舍关系自然不会好。江西一所高校的古同学持有相似的观点:谁不愿意和室友像家人一样相处?可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同,性格各异,不是所有矛盾都能解决的。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燕苏告诉笔者,根据她的工作经验,引起室友间矛盾的问题多种多样,其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作息时间、价值观、生活、文化、地域等差异,对友谊程度的期待亦有不同。

  在大学生看来,从客观存在的差异本身,到实实在在产生寝室矛盾,中间总会有一个奇葩室友存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寝室中有成员影响别人休息、不良生活习惯和说话刻薄,是最容易引起寝室矛盾的原因,分别占比67.04%、54.71%和57.85%。过于自我、人品有问题的室友,总会成为寝室公敌。

  但在蔡燕苏看来,用单纯的道德定义来评判矛盾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的。在大学咨询中心工作,我遇到过很多被他人评价为自私、自我的学生。他们并非意识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他们来找我,就是因为人际关系压力让他们苦恼。这类来访者是遇到了心理学意义上的适应不良问题,当事人可能是缺乏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或者没有足够的处理冲突的策略。

  矛盾反复事出有因,独特困境更需独特引导

  天津的小毛当面和室友翻脸后,室友老实了一阵子,但不久就故态复萌。现在我们根本不说话,只要他不侵犯我的利益,随他干什么。

  表面上置之不理,小毛心里却依然存有芥蒂。但他没有向学校里的老师寻求帮助,而是选择在贴吧发匿名帖,列举了他反感的室友的行为。很多人留言表示不能忍受小毛室友的坏毛病,这让小毛得到一些心理安慰。

  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学生处理寝室矛盾的方式大多比较消极。58.52%的受访者选择随时间淡化,仅7.17%的受访者选择寻求他人调解,还有14.8%的人想解决但不知如何做。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教授宋迎秋看来,小毛的做法并不可取。怕的不是有矛盾,而是矛盾出现后解决问题的方式。宋迎秋认为,当室友关系出现裂痕时,要有求助意识,学会使用学校提供的引导资源,同时也要理性分析,多角度地看待室友间的矛盾,学会换位思考,而不能一味地压抑自己。

  在福建读书的女生蓝柠在寝室发生矛盾后主动找辅导员调解,但结果却是调解后寝室和睦了一段时间,不久室友的不良习惯再次抬头,一而再再而三地影响他人,寝室关系变得更僵。

  蔡燕苏告诉笔者,大学生正处在从他人监管向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转型的阶段,刚刚开始依靠自己来管理学习和生活,老师的权威影响力逐渐弱化,因此老师的管理和调解可能会失效。如果老师不能了解大学生独特的心理困境,只是以简单的贴标签、评判对错的方式处理问题,很难解决矛盾,有时甚至激化一方甚至双方的情绪,适得其反。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大学生,提高他们对自我行为管理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发现问题时,推荐学生带着自己的困惑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应以关注和提高学生在校生活的满意和舒适度为标准,而非仅限于处理问题、判定对错。

  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从心理方面解决心理冲突

  蓝柠没课的时候会选择泡在图书馆,这个好习惯在她自己看来却是无奈之举。室友太吵了,在寝室根本没办法安静地看书。以后我可能会搬出去住,找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毛也很想调换寝室,但除非两个人的矛盾到了见面就能打起来的程度,否则很难换寝室。

  蔡燕苏认为,学生由于合理原因要求调换寝室时,确实需要引起学校重视,并得到适当的满足。但没得到调换机会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甚至可能给被其他学生指责的同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伤害。所以处理这类要求首先需要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以规定可行方案和程序。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安排学生寝室。由于寝室问题多发,对寝室分配制度有质疑的学生不在少数。学校随机分寝室的懒政,从一开始就为宿舍矛盾埋下祸根。蒋成志说。

  随机分配有其科学性,可以说是在不了解分类对象的前提下,能够采用的一个比较公平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存在不够人性化的缺陷。蔡燕苏说。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尝试新的寝室分配方法。近两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就在新生入学前对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作息分配寝室。然而,高校采取新尝试也难以完全阻断寝室矛盾。大学生陆芃告诉笔者,他所在的学校在入学前曾做过调查,问卷共有3项,是作息、兴趣和是否有其他要求的开放性调查。

  蔡燕苏表示,由于引起矛盾的问题多种多样,如果只按照作息等安排寝室,无法解决全部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以更人性化的原则来分配宿舍,比如全面地了解作息、宗教、兴趣爱好、个人专长等等。

  寝室矛盾其实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越来越多受到个性化思潮影响的年轻一代,保证自我的权益和兼顾他人的需求本身就是他们人生中很大的一对现实冲突。蔡燕苏说,因此学校单纯从避免矛盾的角度推行工作是不够的,还须帮助学生获得满足自我需求、关怀他人、合理表达个人诉求、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负起关注每一个个体心理健康的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sms123.com/zs/191745/

上一篇:18所虚假大学和62所年检不合格大学名单
下一篇:高考志愿填报常见专业术语解释

Copyright @ 2013 - 2018 高考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考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